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

发布时间:2024/11/21 14:49:58    发布者:创始人

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,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。

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:智力发育正常、喜学爱问、情感丰富、情绪开朗、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;合群、乐群、能适应集体生活,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。

1

1. 狭隘:即斤斤计较,心胸太狭窄,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,对小事也耿耿于怀,爱钻牛角尖。

2. 嫉妒:当别人比自己好时,表现出不自然、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,更有甚者竟用打击、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。

3. 敏感:即神经过敏,多疑,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、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,为此而喜怒无常,情绪变化很大。

4. 失落:抱有许多的幻想,希望将其变为现实,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,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,就产生了失败感。

5. 自卑:对自己缺乏信心,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,无论是学习上,还是在生活中,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,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。

6. 叛逆:青少年正处于成长过渡期,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,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。同时,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,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。

2

7891011121314


3

①难以入睡或易惊醒,持续的睡眠质量差;

②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,失去安全感;

③对自己、他人失去信心,对学习、生活极度失望;

④感觉无助、空虚,情绪持续低落;

⑤不想和他人交流,性格突然变得内向,甚至孤僻。

1

4

接纳自己的情绪

情绪不分好坏,负面情绪也有积极意义。我们要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,学会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。

2

思维转换,调整认知

当遭遇挫折或失败而感到沮丧,把注意力转换到积极的方面来,对挫折和失败进行正确归因,建立科学合理的信念,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。

适当宣泄情绪

可以采用合理的途径如听音乐、参加体育活动、写日记、找朋友谈心等等,来有效释放心中的困扰。

3

积极寻求帮助

当遇到困扰依靠自身无法排解的时候,可以向自己信任的长辈、学校老师倾诉,也可以向校内外心理老师等公益心理辅导资源寻求专业帮助。

4

5

耐心倾听是一门艺术

倾听是亲子沟通的金钥匙,父母要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,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。

5

宽容与约束一样重要

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存在半成熟、半幼稚、不稳定的特点。

家长们在孩子犯错或发脾气时要多一点宽容和理解。同时,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,多鼓励和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。

6

具体而真实的赞美

取得好成绩固然值得夸奖,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努力和进步。可以用描述过程——陈述事实——表扬肯定——目标激励的方法进行夸奖。

7

亲近大自然,接触社会生活 

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,接触社会。休息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,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、家庭角色、社会角色,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。

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

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,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,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。

8

6

巧妙暗示,树立自信

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,以各种方式:真诚的微笑、关切的眼神、鼓励的话语、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,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,看到自己的能力,克服自卑,树立自信。

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

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、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,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,也有自己的不足,学会悦纳自己。

善于疏导,培养情感

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,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、乐观与悲观、自尊与虚荣、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,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、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,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,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、多角度看问题,胸襟宽广,能容人容事,情感丰富。

9

组织实践,锻炼意志

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,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,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,进行自我约束、自我调节、自我教育,锻炼意志,形成自强不息、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。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,在活动中走向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