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“凝聚社会力量、合力共抗艾滋”,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,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,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。
为进一步普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及青春期健康等知识,提升学生防控艾滋病和自我保护意识,营造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,降低感染疾病和受侵害风险。12月4日,学校开展“世界艾滋日”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,由周发常务副校长主讲。
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,又称艾滋病病毒)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、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,其医学全称是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”(AIDS)。
1.传染源:只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才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。
所有人都易感染艾滋病。
一个人有没有艾滋病,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。
2.传播途径
(1)性传播:通过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毒。
(2)血液传播:
①输入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器官。
②手术、拔牙、美容时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器械。
③共用注射器吸毒。
然而,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—T4淋巴细胞,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,不能与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,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、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,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。
(3)母婴传播: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、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。
1.食物、饮水、空气不会传播。
2.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,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、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、扶手,办公室的办公用品以及影剧院、商场、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不会传播。
3.礼节性亲吻不会传播。
4.礼节性拥抱不会传播。
5.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不会传播。
6.公用马桶、浴缸不会传播。
7.蚊虫叮咬不会传播。
8.纸币、硬币、票证不会传播。
9.献血不会感染。
首先,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,通过血液传播、性传播和母婴传播。
其次,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,很容易被杀死,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、食物、水等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。
另外,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,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。
因此,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,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,是能够预防的。
1.不以任何方式吸毒;
2.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。(如必须使用,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);
3.正规的医院进行拔牙,口腔治疗、注射、针刺治疗;
4.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、美容院理发、美容和纹身;
5.刮脸刀和牙刷不要互相借用;
6.救护流血伤员时,要做好防护措施。
图文来源:网络